Monocle 公布 2021 年宜居城市榜单,北欧城市又双叒叕夺冠了
2020 年,Monocle 中断了连续 13 年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,因为绝大部分城市都处在病床短缺和经济下滑的状态中,显然没有哪个城市是真正“宜居”的,此时进行排名也显得不合适宜。
但 2021 则进入完全不同的语境:后疫情时代。人们发现,自己基本无法离开现处之地,这让“什么样的城市才宜居”这个问题显得比以往都重要。
是时候重启这份榜单了。
作为一本融合了人文、旅行、设计和商业的综合类杂志,Monocle 往年的评选的指标会包括城市新开的书店和咖啡馆数量、住房价格乃至对宠物的友好程度。而这些标准在今年被通通抛弃,编辑们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前方——城市如何建设未来。
Monocle 2021 年 7/8 月刊
未来,代表了希望,与其去评选“隔离措施最好的城市”、“医疗系统最完备的城市”或者说“灾后重建最出色的城市”,Monocle 表示:我们不会考虑以上要素,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——去关注那些维护生活质量的“小事”。
“不考虑医疗系统”?开什么玩笑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或许解答了许多人的疑惑:过去一年,明明国外大部分城市已经“不再宜居”,为什么还是没有内地城市入选。但是,作为 Monocle 长期的读者,鉴于内地城市在抗疫上取得的成就,这次我们很难保持客观:今年的排名,看看得了。
事实上,Monocle 所制定的那些关于咖啡馆、露天座位或绿地公园的标准不仅有“针对”内地城市的嫌疑,还被不少人视为精英主义的表现。毕竟这些标准对真正生活艰难的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而关于环保、能源的指标更被指责为自以为是、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但 Monocle 也在寻求改变。“我们要少制造热点话题,多把注意力放在修复世界的种种裂痕上。”
所以,在关于疫情的话题上,这份榜单着眼于微观而非宏观。例如,城市如何通过政策保护中小企业和文化,又是如何把餐馆、酒吧和酒店的损失降到最小?一些城市在疫情下抓住机会,从解决流浪汉问题到进行街区改造,扩建公园和绿地,让居民不仅能够平安地度过特殊时期,更能在一切结束后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在疫情以外的话题上,它也关注那些和城市人口的生活更相关的事情——自行车文化、空气质量、重复利用、公共住房、就业,还有保障城市绿地的规划。
一个好的城市总能把眼下的需求和对未来的憧憬结合起来。尽管各地的生活质量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但是,那些能提供周到的公共服务和充足绿色空间的城市,会让人们更能在这场全球灾难面前喘口气。对城市来说,能把基本的东西做好,就会更容易度过难关。
下面是完整的榜单。
洛杉矶的吸引力来自自然风光、阳光普照的街道、海滩和山丘。这里有充满活力的餐饮业、繁华的夜生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,LA 人从不缺事做。
过去十八个月里,这座城市固有的问题开始得到缓解。长期以来,安置流浪汉是洛杉矶最棘手的问题,但疫情提供了一丝转机,城市旅游业的暂停让政府和 NGO 开始出租空置酒店安置流浪者。
布里斯班一直向居民们提供可负担的生活、令人惊喜的餐厅和充足的阳光,疫情让当地居民开始向内看,并且发现城市的美好之处。在疫情期间,当地居民受到的限制并不算多,州政府迅速关闭边境的决定让他们能享受相对正常的生活。
更重要的是,布里斯班和周边城市很可能获得 2032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,这意味着更多新的基础设施,和弥漫在城市上空的乐观主义。
把京都一分为二的鸭川让居民们有了一个绿洲。人们能在这里野餐、慢跑或者聚会,来放松自己、恢复活力。同时,驾车或者坐火车就可以到达的周边山脉,也是远足的好去处。今年,市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官员们通过协作来确保京都的文化产出。京都的另一经济支柱是旅游业,政府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弥补这一产业因疫情受到的打击。
青石小巷沿街的独立商店,目不暇接的体育和文化活动,菲利普湾(Phillip Bay)的水域和无数郁郁葱葱的公园,都解释了人们为何争先恐后地涌入阳光明媚的墨尔本。墨尔本对绿色城市的投资也值得注意:过去一年中,几条马路被改造成步行街,骑行者拥有了 40 公里的新自行车道,城市中多了十万棵树。
马德里人有了新的雄心壮志:他们相信自己成为了欧洲自由的摇篮。地区总理承诺人们可以继续自己的生活,把对日常生活的限制降到最低。不过,即使满足了生活的简单乐趣,马德里人依然有烦恼:这里有欧洲最差的空气,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损坏了大约七十万棵树木,让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变得迫在眉睫。
十年来,廉航造成的“过度旅游”一直是阿姆斯特丹的烦恼——2019 年,有超过两千万外国旅客来到这里。不过,这个烦恼在 2020 年几乎消失了。市长提出了一项疫情后的“重启”计划,希望能保留城市的宁静,同时让酒店业重振旗鼓。
创意和商业在这里始终是共生的,一项希望为文化和商界配对的计划正被提上日程,我们能确定一件事:阿姆斯特丹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已经在路上了。
关于柏林的一个陈词滥调是,它是一个一直在发展的城市。过去十八个月告诉我们,柏林的生命力来自向困难发起挑战。疫情期间,政府向自由职业者和小企业提供大量补助,同时,作为柏林的两张名片,旅游和文化的创新也在日程上,例如,传奇的 techno 夜店 Berghain 将被改造成一所博物馆。
过去一年里,柏林发生了许多变化:延期十年后,新机场将于十月开放;洪堡论坛文化中心会在 2020 年底部分开放,U5 地铁延长线会在十二月投入运营,新国家美术馆经过 David Chipperfield 六年的改造,于八月再次开放。城外,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会在 2022 年开始营业。
慕尼黑有着阳光明媚的气候、迷人的自然环境以及足够的收入,来支持博物馆、剧院、管弦乐队、以及欧洲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。
而最近的两项发展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:宝马、西门子和安联这样的企业巨头和优秀大学的搭配,让初创企业和技术集群在这里崛起。另一边方面,谷歌、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、脸书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在慕尼黑增加了存在感。这些变化带来了更有吸引力的工作,也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复苏。
慕尼黑的新目标是在 2035 年实现碳中和,以及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更多公共空间。慕尼黑的十条街道被改造为了临时行人区,咖啡馆和餐厅也多了将近一千个露天座位。
温哥华最伟大的资产之一——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岸线和自然环境——在困难的一年里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城市里的公共空间网和户外互动资源让它对疫情的反应十分灵活。
尽管旅游业、制造业和航运业这些温哥华的主要行业被打乱,政府对酒店业和独立企业的政策还是亮点满满。此外,在封锁期间流媒体服务激增的推动下,这里的影视业吸引了许多大制作的到来。
在这里,由 Bjarke Ingels 和隈研吾等人操刀的新建筑已经投入建设,地铁延伸工程也已经开始,新的电动车货运中心会在五月启动:我们可以大胆地说,温哥华的复苏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。
在汉江沿岸美丽的公园漫步,你会被这个拥有近千万人口城市的规模所震撼。城市的天际线变成了人造山脉,和环绕首都的天然山脉相映成趣。
首尔的规模并不妨碍它的交通价廉而便利,地铁和公交路线一直蔓延到城市之外。和伦敦、纽约这些城市相比,住房价格也很实惠。而且,每个街区都有能让你沉浸其中的东西:弘大(Hongdae)有音乐,惠化(Hyehwa)有戏剧,梨泰院(Itaewon)则有数不清的美食。
悉尼在抗击疫情上的成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:汉密尔顿。2021 年三月,当这部音乐剧在澳大利亚的首演拉出帷幕时,悉尼是它在世界上唯一的演出地点。这肯定了关于悉尼的两个事实:第一,它已经成了真正的国际城市;第二,州领导在阻止病毒传播方面做出了模范性的工作。
当然,悉尼也有缺点:难以负担的房租、被过度开发弄得面目全非的郊区,还有不太可靠的公共交通。不过,这座城市——一座没有新冠病毒的国际大都市——成了良好治理和远见卓识的典范,这让它即使在最意外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回报。
台北是亚洲的宝藏地点之一:它有低廉的生活成本,适合散步的街区,和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之一。台北也是世界上废物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,达到 67%。通过遍布街区的市场,可以方便地获得新鲜的台湾农产品。得益于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、自行车道和政府补贴的电动车租赁计划,这里交通非常便捷。台北也有繁华的咖啡馆、独立零售业和艺术空间。
不过,尽管是大城市的中心,这里依然保留乡土气息,在这个亚热带城市,爬上公寓边的藤蔓、路边的盆栽木瓜树和阳台上悬挂的绿植随处可见。
过去一年,奥克兰的日程表比大多数国家都繁忙:它举办了例如美洲杯帆船赛的国际体育赛事,观众们可以重回剧场和体育馆观看演出。大多数情况下,除了新西兰依然不对游客开放外,这个城市几乎不用考虑世界其他地方面临的考验。大量的画廊和音乐演出让当地文化蓬勃发展,餐饮业也在持续增长。现在的挑战是,想办法放宽限制,让世界其他地方看到这里的变化。
五月份,葡萄牙重新允许游客进入,里斯本松了一口气——因为正好夏天来了。过去十八个月里,游客人数下降了 80%,酒店和餐饮业受到了严重打击。过去一年里,里斯本也开始进行一些长期的“修复措施”。例如,政府以五年合同从私人房东处租赁房产,然后以更低廉的价格转租给居民。鉴于 Airbnb 的预订量急剧下降,这个计划既为业主提供财务保障,也帮助解决了城市急需廉租房的问题。
同时,里斯本居民刚好得到了一个重新欣赏城市的新机会:没有了拥挤的游客和嘟嘟车(tuk-tuks),里斯本城市的美丽、周边的自然环境、宜人的天气和社会凝聚里变得更加明显。市民们以一种可爱的方式聚集在一起,互相帮助。比如,农贸市场的重开大受欢迎,这能够帮助抵消农民因为餐馆关闭而遭受的损失。
经历了一系列封锁措施之后,维也纳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夏天。疫苗接种运动已经蓄势待发,剧院、餐馆、电影院和商店现在也已经开门营业。政府向文化领域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了慷慨的援助,让许多机构得以重新开业。
在过去十八个月的动荡中,官员们始终致力于改善城市。新的地铁线和周边街道的“行人化”工作继续进行;更多的自行车道开放了。此外,维也纳还在继续建造补贴性住房,目标是每年建造一千套公寓。
东京人从不缺乏毅力,不过过去一年,他们还是挑战了自己的极限。这座城市经历了多次低级别的封锁,而它的特征——繁忙的人群、小酒馆和居酒屋——成了这场挑战中的致命弱点。
不过,民众还在继续生活。在被要求不要离开城市的情况下,居民们纷纷涌向户外空间。人们不再去新宿和涩谷这样人群聚集的地方购物,而是转向了自己的街道,这也让社区变得更加繁忙。像下北泽旧铁路线上的 Bonus Track,一个小商店和咖啡馆组成的低层建筑群,开始变得自成一派。
展望疫情和奥运过后的生活,一些新的项目近在眼前:例如日本桥等亟待改造的街区,东京艺术博览会等等。东京正在蓄势待发。
对局外人来说,过去十八个月里,斯德哥尔摩的生活看似十分正常。学校和企业保持开放,人们能自由外出,它看上去不像一个被病毒蹂躏的城市。
由于瑞典人的平和冷静,城市领导层坚持了自己的路线。政府迅速投入资金,建立了一个申请财政支持的申请系统,来帮助大小企业保持活力。城市里不断有新的餐厅、酒吧和酒店开业,虽然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晚上十点半之前把顾客赶出去,但他们的生意看上去不错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,斯德哥尔摩已经有恢复到疫情前状态的迹象。
过去一年里,赫尔辛基的生活感觉和以前一样:很棒。人们在 Amos Rex 等优秀的画廊欣赏艺术,在美味的餐厅用餐,在阿拉斯海水泳池(Allas Sea Pool)游泳,在公共场合和朋友小酌。
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以商业为导向的方法来应对疫情:为公司免除租金,为各种规模的公司提供财务帮助和培训。当芬兰引入社交距离规则和旅行限制时,赫尔辛基依然积极努力,确保公民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,例如为餐厅和酒吧建造户外露台等。
这些举措促成了一个繁荣的创业环境:餐馆开始营业、设计商店、独立书店和艺术画廊开始营业,赫尔辛基设计周及赫尔辛基艺术和设计双年展也得到了批准。赫尔辛基积极主动的态度意味着,它已经准备好迅速反弹了。
苏黎世在大多数事情上都做得很好,但它并不固步自封。市议会正在筹划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住宅、景观和公共建筑的市政计划,该计划致力于在未来二十年内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。
苏黎世的另一个项目,增加绿化,也将在未来二十年里推行。现有的公园数量将会翻番,再增加 104 个。和许多城市一样,疫情让自行车销售量节节高升,苏黎世也打算在 2030 年之前增加 100 公里的自行车道。经过二十年的规划和建设,David Chipperfield 操刀的苏黎世艺术馆(Kunsthaus Zürich)扩建工程也已经完成,和城市主火车站附近新建成的 Europaallee 区相映成趣。
在进行新冠疫情援助时,苏黎世还有一个意外收获:它终于意识到,要求人们提交一百份文件来获得快速财政支持,不该是一种常态。
今年,全世界开始关注一个丹麦语单词:“samfundssind”。粗略地翻译,它的意思是“有社会意识的”,并且含有一种对社会凝聚力的自豪感。哥本哈根人展示了他们的“samfundssind”:他们确保这个城市是一个儿童可以自由漫步的地方,是一个低收入者可以生活、公共交通便捷、空气质量好的地方,还有一个水质干净的港口。这正是哥本哈根能登顶榜首的原因。
也因此,丹麦首相在 2020 年 3 月下令封锁时,当地所有人都配合了。城市居民进行了检测和必要的隔离,这让感染率大大下降。国家迅速地为大多数企业提供经济支持。新冠测试系统也可圈可点:测试不仅免费,而且只需要 15 分钟就能在手机上看到结果。正因如此,餐馆开始恢复营业,剧院逐渐开发,除了旅游业以外的生活也在恢复正常。
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,哥本哈根人又一次爱上了这座城市。保存完好的鹅卵石广场、绿地、水域以及独立零售业和丰富的餐馆选择,丹麦首都又一次表现优秀。新的地铁环线让人们更轻易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,Refshaleøen 区则由于哥本哈根当代艺术馆和一系列新奇的餐馆,成为了当地人的新宠。
来源:Monocle
翻译、整理:Lili
编辑:Andy